一生只开一次花 十年一遇的美景将在成都世园会呈现
一生只开一次花 十年一遇的开次美景将在成都世园会呈现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4-05-14 11:26:44 【字体:小 大】在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里,有一株珍稀植物本周将迎来十年一遇的花年花期。这株名为“帝王凤梨”的遇的园植物直径达2.03米、高度达1.3米,美景从泰国引进而来,将成至少十年才开花,都世并且一生只开一次花,呈现花开一次就将枯萎而亡。开次

静待花开。花年成都东部新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据介绍,遇的园帝王凤梨原产地为巴西,美景是将成凤梨科、卷瓣凤梨属植物中株型最大的都世种类,叶片宽厚,呈现叶缘光滑,开次开花时花序高度可达3米至5米,如同小树一般,尽显王者风范。帝王凤梨在野外严酷的生长环境下,其生长期十分漫长,最长需要40年才能开花,即使在水肥充足的人工栽培条件下也至少需要10年,开花后结出数量丰富的种子,而母株则逐渐枯萎死亡。
此次在成都世园会上海展园展出的这株帝王凤梨,由上海辰山植物园提供,也是离开温室在户外的首次亮相,栽植时已经形成花序。

这株帝王凤梨直径达2.03米、高度达1.3米。成都东部新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据上海辰山植物园首席园艺师李萍介绍,这株帝王凤梨的生长时间已达10年。今年4月初,由植物园专业人员护送其从上海空运至成都,全面控制离土时间,在第一时间指导项目现场种植,并为其定制了精细的、针对性的全程养护方案。
“一般帝王凤梨花期是6月初开始,成都这边的气候比上海要温暖一些,根据我们的预测,这一株将在这周开始开花。”李萍介绍,成都世园会主会场上海园中帝王凤梨的最佳观赏期将从5月中旬持续至7月中旬。
“帝王凤梨的花序在慢慢长高的过程中非常壮观。”李萍介绍,粗壮的花序上,大型红色苞片护送着花序梗一路往上生长,长到一定高度,无数花枝从层层苞片中缓缓伸出。伸展后的花枝姿态优雅,宛如千手观音的纤纤玉手一般,开花时花朵硕大,长长的花瓣向后卷曲,露出细长的雌蕊和雄蕊,如爪状张开,极具观赏效果。

帝王凤梨花期十年一遇,一生只开一次花。成都东部新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据了解,帝王凤梨谢花结籽后,生命也将就此结束。而且无论是从植株基部萌发的不定芽,还是利用种子播种繁殖出的新植株,再开花至少要等上10年。(卢平 何佳欣)
(责任编辑:娱乐)
-
晋江市陈埭镇闽禾一芳农场,收割机来回行驶,收割水稻。 陈起拓 摄)昨晨,在位于晋江市陈埭镇的闽禾一芳农场,整片稻田绿中透黄,一束束稻穗结实饱满,一股清新稻香扑鼻而来。农场负责人吕建波正驾驶着收割机在田 ...[详细]
-
再添殊荣!宏恒达斩获中国建材网推荐品牌,用实力定义防水材料绿色标杆
【建材网】作为专注于建材领域发展、严格筛选优质品牌的专业平台,中国建材网始终致力于挖掘在行业内兼具过硬品质与良好口碑的标杆企业。宏恒达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凭借其过硬的产品品质、强劲的研发实力以及广泛的市场 ...[详细]
-
豆丁日记生榨椰汁:无菌冷灌+现场鲜榨!国标品质制霸今夏饮品市场!
发布者:娜娜 浏览量:261发布时间:2025/7/14 15:54:42 当消费者对椰汁的要求从“能喝”升级为“喝鲜、喝真、喝划算”,伪鲜榨、高溢价的传统椰汁正在被市场抛弃 ...[详细]
-
女子戏精上身报警称男友要轻生,破门却是捉小三,警方已介入!【两性&情感】风尚中国网
这不是巨婴嘛!四川成都,女子发现男友出轨,为了抓奸,竟然报警称男友自杀,在门口被民警识破后,当场戏精变身,坚持男友在房间内有危险,而破门打开后,直接冲进屋内对小三按地殴打。最初,民警赶到现场时,女子站 ...[详细]
-
2024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每日安排旅客列车11149列,较现图增加233列;每日开行货物列车22264列,较现图增加40列,列车开行结构不断优化,客货运 ...[详细]
-
刚刚,六安中小学寒假时间确定! 编辑:文竹 来源:本网原创 ...[详细]
-
台风“丹娜丝”没能在鹭岛兴云布雨,反而送来滚滚热浪,昨天14时35分,狐尾山上厦门本站厦门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温攀升到35℃,刷新今年以来该站的高温纪录,也让昨天成为今年首个高 ...[详细]
-
在16日举行的第三届链博会贸促智库交流活动暨全球供应链报告与指数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说,技术创新对全球供应链的驱动作用越发显著,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碳捕集与封 ...[详细]
-
近日据微博显示,游戏科学创始人、《黑神话》制作人冯骥和Shift Up总裁、《星刃》制作人金亨泰在微博上互相关注,这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此举被视为中韩游戏开发者交流的重要信号,许多玩家对两位制作人的互 ...[详细]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7月16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吸引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 本报记者 程功摄有了“脑眼手脚”能真正为人类做事的智能体,会场里&ldqu ...[详细]